目前分類:經營管理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若大家是台式早餐店的愛好者,應該發現麥味登最近改變了不少。筆者本身已經很久沒吃這種連鎖早餐店,直到最近因為有機會拜訪位在台北市基隆路的客戶,才發現附近出現了一家新型態的麥味登!首先是販售的型式,從之前單點的方式新增了類似麥當勞的套餐組合;另外餐點亦從傳統的蛋餅、三明治等新增了最近在台灣大受歡迎的早午餐(Bunch);而且也開始供應沙拉。營業時間也拉長了,一般的早餐店只營業到中午左右,而這家店的則拉長到下午。在傳統早餐店的競爭當中,我相信麥味登走出了改變的一大步,隨著消費型態的改變,在傳統早餐店的領域開拓了一個新的市場。但與此同時,不管誰先雜後,這類餐點的型式其實也已在其他品牌如早安美芝城等出現。


文章標籤

Ja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偶爾機會翻看了Carly姐分享2002年出版的《哈佛商業評論》,發現好多智慧其實很久之前大家已經談論過了,只是沒有被落實到企業的經營上,看來多看書還是有不少啟發的。裏面的一篇「時間壓力逼出創造力?」最吸引我的注意。大家都知道企業經營,效率是獲取最大利潤的不二法則:在有限的時間內,產生最大的價值。但偏偏企業經營面向很多,在人力資源皆有限的狀況之下,特別是設計行業,如何維持一個創造力很高的團隊,相信是大家很想解答的問題。

當時間緊迫,人們經常能擠出最棒的構想-但根據這篇研究,事實卻並非如此。(研究員Teresa M. Amabile, Constance N.Hadley, Steven J.Karmer)

文章標籤

Ja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最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政府大力推動的狀況下,廠商們事無大小,紛紛都訴求自己的MIT身份,好像只要掛著MIT的護身符,對品牌就會有加分作用。回想很久之前在看由布魯斯威利主演的《世界末日》Armageddon,就有一段俄羅斯太空人對著壞掉的機器說:「不管是美國還是俄羅斯,所有的東西都是Made in Taiwan!!」。我查了一下,這是1998的片子,可想而知曾幾何時台灣的製造業是品質不佳的象徵。十年多的時間而已,新興勞力密集的區域掘起,導致台灣代工優勢逐漸消失,製造業的廠商們由於大量的訂單及勞力優勢不再,紛紛朝少量多樣精緻化的方向前進,狀況與三四十年前日本的國家品牌轉型情況類似。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發生在上個月的品牌論壇中。會中有一個討論會針對「品牌新舞台X深耕中國」分組作討論,剛好我的小組有一半是有中國經驗的台灣主管、另一半則沒有。幾乎一面倒的,有中國經驗的台灣主管都認為MIT已不再是台灣的優勢,均認為中國的製造業品質早已超越台灣;而另一半,認為MIT是相較於中國整體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優勢。這個觀點的落差,除了反映MIT這個概念還有努力的空間,同時亦反映台灣對自己國家品牌認知是含糊不清的。

文章標籤

Ja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過了一個很忙碌充實的六月,除了整合公司的品牌服務流程之外,還參加了一個由經濟部主辦的品牌論壇。論壇分為三天,會中邀請多位跨國品牌的經理人以實戰的角度分享品牌操作的心得,參加的三百多位學員中也有不少是中小企業的老闆或主管。

文章標籤

Ja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初的時候Exp協助EZTABLE更新了品牌的CIS系統,我們十分佩服他及他的團隊對於自己品牌提供的服務的自信,也讓Exp對於網路事業的商業模式有了深入了解。

讓我先來介紹一下EZTABLE是一家怎樣的公司好了。EZTABLE成立不到三年的時間,是台灣唯一可以透過網路24小時訂位的平台,而平台的訂位服務是完全免費的。我們年初完成CIS系統的建置之後,EZTABLE團隊就著手升級了他們的網站以及提供新的EZTABLE SHARE蛋糕服務/LUXURY貴賓會員服務。回歸服務的本質,我認為EZTABLE的觀點十分正確,他們自此都十分清楚平台本身必須提供吸引使用者使用的「產品/服務」,才能讓使用者產生足夠的動機使用。

文章標籤

Ja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晚上去摩斯漢堡吃晚餐,我想我今天真的累了,店員忘記找四百塊給我我居然沒發現。而且是我吃完離開快半小時才想起來。走回店裏跟店員講一下,店長請我到旁邊稍坐一下、附上飲料,並立即淸點收銀機的款項,過程中沒有不悅的神色,反而一直跟我說對不起跟不好意思,我真的很佩服他們到底如何教育工作同仁有這麼好的服務態度。在飲料還沒喝第二口時,店長已經用雙手奉上四百塊,並作接近九十度的鞠躬,店員也親口跟我說不好意思。雖然整個過程不到十分鐘,我確確實實的感覺到他們的歉意與細心,在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文章標籤

Ja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於代工利潤被壓縮,很多台灣的中小企業面臨必須積極轉型為品牌的命運。其中轉型時面臨的多種障礙,最常見亦最容易讓品牌化失敗的是:是否由原工廠生產?

文章標籤

Ja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星期三有機會參加在宜蘭由宜蘭縣政府及台創舉辦的觀光工廠工作營,現場有當地業者及品牌設計公司接近三十人,在早上制式化的官員發言及媒體拍照之後,下午開始了整個工作營的活動。我覺得工作營本身是具有啟發性意義的,可以讓業者與品牌設計公司作進一步的交流,加深對產業的了解,而且透過工作營可以對經營者帶來新的思維及觀念。了解之後大都可以發現,宜蘭在地的產品都有著台灣人的優良傳統:用很好的材料、不加防腐劑、產品有獨特性等等...但業者幾乎口徑一致的認為:品牌沒人家大、沒知名度也沒有通路,所以就在當地自己開直營店販售,然後政府覺得這有助當地的觀光,所以又來插一腳,一直鼓吹業者把觀光工廠規模做更大。我認為這個政策是錯誤的,大部分的業者需要的是正確的品牌行銷教育,而不是把原來在地生產的工廠轉型為只能吸引小朋友來玩耍的遊樂場!

在地業者其實大都從代工或研發起家,所以產品開發是他們的強項。經營觀光工廠則完全是另一門生意,講的是觀光服務而不是產品銷售--這兩個完全是不一樣的經營模式。大家有看過迪士尼會把米奇公仔的生產過程秀給你看嗎?

Ja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